6月15日,地质工程中心实验室在逸夫楼404室召开南极科考活动经验交流会。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队员、我院院长助理陈宏毅做了《奔向世界尽头——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格罗夫山行记》专题报告,与实验室全体成员分享了其精彩的科考经历,副主任杨锋主持会议。
报告包含南极的科研价值和政治意义、南极自然地理条件和科考历程、南极著名科考站和后勤支撑体系、32次考察格罗夫山队的工作和享受南极五个方面。报告详尽地阐述了南极地理位置、生物种类、气候特征以及其形成和演化。通过代表性的数据使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了南极:南极面积5200万Km2,其中大陆面积1400万Km2;平均海拔2160m,最高海拔4093m(中国昆仑站所在位置);最大风速100m/s,最低温度-89.2℃;其98%被冰雪覆盖,冰雪厚度平均2000m,最厚4500m,储藏了世界90%冰雪和72%淡水;南极是地球上的旱极,年平均降雨量小于50mm,号称“白色沙漠”。此外,陈宏毅老师还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形式,介绍了格罗夫山队承担的陨石搜寻(本次共收集陨石630块、宇宙尘16件)、冰雷达探测、地震台站安装和地质调查等工作。另外,还展示了南极的丰富矿产资源、珍稀生物(企鹅、贼鸥、雪雁、海豹、磷虾和鲸鱼等),并感受了南极冰川、极光等神奇自然景象。
报告精彩纷呈,在炎热的夏日送来一缕凉风,老师们对感兴趣的问题不时提问,比如雪龙号上的生活,科考装备组成,南极大陆如何建站?蓝冰如何形成?如何寻找陨石?月球陨石与火星陨石识别等一系列问题,收获颇多。